轉色的原理
葡萄生長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時期:**時期是葡萄**次膨大期也是細胞分裂較活躍的時期;第二時期是硬核期,這時期開始形成果核;第三個時期是第二次膨大期是細胞體積快速增大的一個時期;較后一個時期是轉色期。
葡萄有色品種的轉色其實就是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形成和積累,其實在葡萄硬核期開始果皮中的花色苷就開始積累,又有那些因素會影響花色苷的積累呢?
影響轉色的原因
1、光照: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都不同程度上的影響著葡萄的著色。隨著光照強度的降低,表皮細胞中花色苷的積累明顯降低。紅色品種比黑色品種明顯收到影響。
2、溫度:低溫有利于花色苷的形成而高溫抑制花色苷的形成。
3、水分:干旱有利于花色苷的形成。
4、礦質元素:N抑制花色苷的形成,P、K促進花色苷的形成。
5、樹勢:中庸樹勢有利于花色苷的形成,過旺、過弱都不利于花色苷的形成。
提高葡萄上色方法
1、葡萄架下鋪反光膜,增加光照。
2、轉色期盡量避免澆水。
3、追施高磷高鉀復合肥配合葉片噴施全營養(yǎng)葉面肥。
4、及時修剪枝條避免枝條徒長,**葉果比,一串果至少要留12片。
5、激素處理。
轉色之原因
果實著色是決定果品商品價值的關鍵因素。果實的著色不僅影響到外觀,而且著色過程與風味品質有關。決定果實著色的色素主要有花青素、類胡蘿卜素、葉綠素,許多研究證明,使葡萄呈現(xiàn)紅色的主要成分是花青素,類胡蘿卜素、葉綠素在著色中起輔助作用。
在紅色葡萄品種漿果接近成熟時(轉色期),果實中葉綠素開始大量分解,花青素開始積累,果實顏色逐漸由綠色轉變?yōu)榧t色,到漿果成熟期逐漸達到品種固有色澤。
葡萄轉色的過程
果實發(fā)育到硬核期以后,果實內部脫落酸增加,吲哚乙酸的減少共同刺激植物產生乙烯,從而增強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(PS:酚類合成的催化酶)的活性以及細胞膜的透性,促進糖向細胞內轉運,對花青苷的合成和積累起到重要作用。
葡萄轉色開始以后除了顏色的變化外,內部的酸開始減少,內部的糖、單寧、酚類物質開始增多,到果實成熟后,內部的糖酸比,酚類等物質固定不再改變,較終形成自己的品種特有的風味。而外用脫落酸、乙烯會加速成熟的過程。
植物激素對葡萄的影響
脫落酸:可以促進花色苷的形成也可以促進細胞內含物的積累,促進糖酸比,提早上色,隨脫落酸濃度的增加這種促進作用越發(fā)明顯,但是濃度過高會使下部葉片變黃脫落,影響葡萄采后有機物的積累。
乙烯利:噴施乙烯利后果實會變軟,花色苷含量增多,進而加快葡萄上色,但是對糖的生成沒有明顯的作用,濃度過高時,后期含糖量比為未使用乙烯利的果實要低,因為乙烯利可以加快細胞的呼吸作用,乙烯濃度過高時,細胞呼吸速率提高消耗部分糖,所以乙烯利濃度高時會出現(xiàn)果粒變軟、掉粒等現(xiàn)象。
植物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項
1、不同地區(qū)使用濃度稍有差異,建議先實驗后推廣
2、不要隨意加大使用濃度
3、加強水肥管理
4、乙烯利、脫落酸一定要在轉色期以后使用,否則容易產生水管子病。
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使用參考
1、750mg/kg乙烯利噴穗處理巨峰可提前5-6天,500mg/kg乙烯利處理可提前2-3天,250mg/kg乙烯利處理上色更均勻,但是超過1000mg/kg時出現(xiàn)裂果、掉粒現(xiàn)象。
2、300mg/kg乙烯利處理京優(yōu)時可以提前3-6天
3、600mg/kg脫落酸處理京優(yōu)時可以提前13-26天
4、300mg/kg脫落酸處理京優(yōu)時可以提前3-6天
5、美人指使用脫落酸上色的較佳濃度在400mg/kg左右
6、魏可使用脫落酸上色的較佳濃度在100mg/kg-150mg/kg
備注:不同地區(qū)、不同氣候使用濃度略有差異,以上數(shù)據(jù)都是驗證過的,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。